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光照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有多少?

来源:湘景园发布时间:阅读次数:100

长锦园林,绿化养护,
根据苗木生殖生长期,特别是花芽分化和成花对光周期的反应,一般可将园林苗木分为长日照苗木、短日照苗木、中间型苗木等3种类型:
长日照苗木。是指要求每天日照时数在14?16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和开花的苗木。如果满足不了这个条件,则苗木仍将继续处于营养生长阶段,不能或推迟开花。如满天星、紫菀、唐菖蒲等,这类园林苗木的原产地大多在温带地区或高纬度地区,且多数在春、夏季开花。
短日照苗木。是指每天日照时数在12小时以下的较短的日照条件下才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的苗木。如长期日照时数过长,植株则会始终维持在营养生长阶段。另外,有研究认为,对短日照苗木开花有影响的主要是黑暗期的长短而非光照期,即短日照苗木喜欢较长的黑暗期,其开花时需要有一定量的临界夜长,甚至夜晚的闪光往往也会影响到短日照苗木的开花。典型的短日照园林苗木如菊花、一串红、万寿菊、波斯菊、一品红等,多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且多数在秋冬季节开花。
中间型苗木。这类苗木对日照时数的要求没有长日照或短日照苗木严格,一般每天日照时数介于短日照和长日照苗木之间均能完成花芽分化和开花。如月季、非洲菊、矮牵牛、香石竹、扶桑等。

在园林苗木的实际生产中,往往利用不同苗木对日照长度的反应进行引种和花期调控。
曰照长度与园林苗木引种
原产于不同纬度地区的苗木种类与品种,由于对原产地的长期适应,往往具有不同的光周期反应。因此,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园林苗木引种时,应注意被引种苗木与引种地区之间在日照时间上的对应关系。一般从日照长度考虑,应注意以下几点:
纬度相近地区,因日照长度接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通常较大。
低纬度地区的苗木(短日照苗木)向髙纬度地区引种时,由于受长日照影响,秋季生长期延长,导致封顶延迟,妨碍了组织的木质化。因此在冬季来临时,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进人休眠而容易遭受冻害。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引种失败的实例,如南方的苦楝、乌桕等引种到北方,江西省的香椿引种到山东省泰安,均由于不能适时停止生长,从而无法安全越冬。另外,由于生长季日照时间的延长,被引种苗木的生育期延后,严重时甚至无法开花结实。
高纬度地区的苗木(长日照苗木)向低纬度地区引种时,由于日照由长变短,枝条提前封顶,生长期缩短,苗木的发育和成熟延迟。如杭州苗木园引种红松就表现封顶早,生长缓慢,形如灌木,且容易遭受病虫为害。但从另一侧面看,低纬度地区较高的温度又往往会加速苗木的生长,可以“抵偿”一部分日照的影响。因此总体来说,北种南引相对比较容易成功。
日照长度与园林苗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调节
日照时间的长短对苗木的开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园林苗木,特别是花卉的栽培上,常常通过调节日照长短来进行花期调控。
如唐菖蒲是典型的长日照苗木(春花),而一品红和菊花(秋花)则相反,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在设施栽培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调控光照时数来调节花期,以达到周年生产的目的。如对唐菖蒲,当光合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进行人工长日照处理,每天照光14h以上,从而可以改变其春夏开花的习性,提早到冬季进行鲜切花的供应。一品红在采取常规栽培时一般在元旦前后开花,为了使其花期提早到国庆节期间,可提前40?50d通过遮光进行短日照处理,使每天的光照时间缩短到10h以下。对于短日照花卉菊花,为了周年供菊,可分期分批进行长日照处理,以打破其秋季开花的习性。如为了将其开花期推迟到元旦期间,可从9月初到10月初进行人工补光,以保证其在12月中旬陆续开放;若长日照处理延长到11月中旬,则可供应早春市场。
对于观叶苗木,可以通过调节日照长度来推迟或限制开花,能够提高其观赏性能。另外,通过日照的诱导还可以促进一些园林苗木营养繁殖器官的生长,如落地生根、虎耳草等的匍匐茎经过长日照处理可以促进其生长,大丽花的一些品种经过短日照处理可以促进块根的形成。

和光照一样,温度也是园林苗木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苗木的光合、呼吸、蒸腾等各项生理生化活动都与温度紧密关联,其生长发育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完成。温度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产量和地理分布界限。另外,温度影响苗木的发育速度,从而影响作物全生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出现的早晚。

热门推荐